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林文斌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和战略部署,亲自组织推动了厦门筼筜湖、宁德荒山、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实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为福建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是福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为独特而重大的优势。
福建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提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台阶,2022年达到5.3万亿元;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步,以占全国约1.3%的土地、2.9%的能耗,创造了占全国约4.4%的GDP;污染防治共治迈出新步伐,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并持续居全国前列;生态保护修复达到新水平,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不断筑牢生态屏障;制度创新实现新突破,探索市场化生态激励,完善全流域生态补偿等机制,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福建将珍惜生态“优等生”荣誉,始终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福建力量。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牵引 高水平推进新时代美丽青海建设
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刘涛
青海以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保持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定力,凝聚生态环境治理合力,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推进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是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全面推开。实施“中华水塔”保护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深入推进“洁净青海”建设,积极稳妥推动“双碳”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纪检监察监督与生态环境监管贯通协同机制。
二是探索构建青海特色实践体系。坚持树牢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共建共享,构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基础。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立点线面结合的系统保护修复体系。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推进法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改革。坚持自觉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科学制定全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三是奋力谱写美丽青海建设新篇章。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中彰显作为,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在守护全民生态资源中展示担当,全面开展巩固提升青海生态环境三年行动。在创造生态产品价值中体现优势,加快构建青海特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作出贡献,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在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中创新突破,持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发挥力量,努力建设全球生态文明交流互鉴高地。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 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旺盛
内蒙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大局为内蒙古确立的战略定位。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大力加强对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先后出台了实施方案、促进条例,制定了推进全社会资源全面节约集约指导意见和评价指标体系。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指明的前进方向。将全区超过一半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三区三线”硬约束。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六成。紧盯黄河流域、“一湖两海”、乌海等重点地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X”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新上项目能耗强度标杆值政策。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为美丽内蒙古建设量身打造的现实路径。坚持把保护草原和森林作为首要任务,保护和修复“两手抓”、治沙与固绿共推进,在大兴安岭“挂斧停锯”,对重点沙漠“锁边治理”。十年来,全区实现了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高水平建设美丽重庆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范例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 喻显镔
重庆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重庆力量。
一是高举思想旗帜,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美丽重庆作为落实美丽中国建设战略的实际行动,迭代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系,建立“生态报表”“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对重点任务、突出问题实施闭环管控和量化评价,确保到2027年美丽重庆建设实现“四个显著提升”,到2035年高水平美丽重庆基本建成。
二是奋力担当作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连续3年获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3年保持320天以上,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缙云山、广阳岛等生态修复成为全国典型案例。获批全国唯一省级全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排名中西部首位,地方碳市场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0亿元。
三是坚定奋斗意志,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范例。
深入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 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 王志斌
今年7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这“五个重大关系”,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充满深刻精辟的哲理,为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阐释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阐释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这要求我们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阐释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向大自然学习,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阐释了外因与内因辩证统一、相互联系、互相转化,始终要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阐释了稳与进的统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是我国生态保护政策制度出台最密集、生态保护修复监督力度最大、生态破坏惩处最严格的阶段,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踏上新征程,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职责,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提升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能力,筑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自然生态安全根基。
加强生态文明党内法规和国家立法的衔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常纪文
生态文明党内法规和国家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统筹建设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实际。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已经比较完备,正进入以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立法阶段,进入立法统筹协调和集成创新的时代。经过持续努力,新常态下有法与党规可依、有法与党规必依、违法与党规必究的环境法治局面已经形成。
建议按照《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的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党内法规和生态环保国家立法的规范衔接,使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检查等同时具备党内法规和国家立法基础。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谢玉红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关乎环境保护,更关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和未来,需要多方协同,深耕厚植生态文明理念,让生态文明新风浸润人心。社会组织具有桥梁纽带作用,能促进政府、企业、公众三者之间有效沟通与合作,是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在社会各方面落实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应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的五大关系中,积极发挥社会组织植根于民的组织优势和拥有的资源优势,助力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生态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云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地实现了现代化理论和生态文明观的统一,推动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生态观,完善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
一是从价值取向来看。要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统一起来。
二是从基本原则来看。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统一,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现代化路子。
三是从科技动力来看。要抓住新科技革命绿色、智能、泛在的趋势和特点,构建数字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努力建设融绿色和智慧为一体的数字生态文明。
四是从本质要求来看。要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现代化的前提、原则和方向,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各个领域、过程、特征的生态化。
五是从制度依托来看。要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坚持丰富和拓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内涵和制度体系,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观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刘晓青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现代化范式上实现了一场认知革命,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观。
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生态生命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一方面要诉诸合规律性,实现外在自然的自在之美;另一方面要诉诸合目的性,从善和美的维度体现人类行为的自觉之美。二是自然之道和社会之道相辅相成的生态价值观。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把自然看作一个社会范畴,通过自然来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实现自然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三是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态历史观。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观,突出强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最终指向了人与自然的动态交互性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四是共生共荣多元平衡的生态系统观。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既要发现自身之美,也要欣赏他者之美,进而达到一致和融合。五是绿色共建价值共赢的生态世界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要以“绿色”为基本色、以“共赢”为落脚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事关人类命运与社会主义命运的问题进行了世界性展望,积极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空间维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刘燕
现代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历时性关系问题,而且涉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共时性关系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将空间秩序的调整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一是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顶层设计,更加强调把握空间载体的战略地位。二是关于“生命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更加强调考量空间要素的复杂性。三是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更加强调挖掘空间的潜在价值。四是关于“三区三线”的划定,更加强调尊重空间边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五是关于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要求,更加强调统筹空间结构的系统性、连通性。
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空间维度,旨在有效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擘画美丽中国的壮丽画卷,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夯实生态根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制度创新贡献
我校教授 胡长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制度创新成果,具有深刻的唯物史观底蕴、原创性内涵和方法论意蕴,集中体现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成果的理论贡献与实践贡献。
理论贡献主要包括:一是凸显体系建构部署的制度建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阐发的“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基础上,党中央不断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的擘画谋篇。二是落实“关键在领导干部”要求的制度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蔚然成风。三是共谋共建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战略的制度建设,为构建尊崇自然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实践贡献主要包括:一是改革总目标与分目标相结合。将生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各项制度建设相互促进。二是问题意识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并得以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体现了两者结合。三是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彰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作用的相互协调,不断推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建构与实践创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俞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系统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者围绕这一重要思想的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学理化阐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阐释。其中,学术化表达早期主要集中在理论渊源、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实践指向等方面。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后,学者开始全面系统研究其核心要义、内在逻辑、价值意蕴、生成演进、原创贡献、哲学意蕴、重大意义等方面,呈现出主题丰富化、内容多样化和视角多维化等特征。体系化构建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从初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交流研讨,到围绕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的“六个原则”和“八个坚持”广泛进行体系化研究,再到以“十个坚持”“四个重大转变”和“五个重大关系”为科学体系的全面系统阐释,关于这一重要思想的体系化构建过程在学界越来越清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学理化阐释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背后的规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运用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生产和生态的辩证统一规律,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原创性理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体系,我们要不断深化理论研究阐释,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要进一步把握研究重点,突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实践要求、理论内涵的深化研究。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注重结合各分领域思想开展融合研究。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注重突出哲学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文化思维、实践思维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